云南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云南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云南茶产业发展的

现状、困境与对策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特征使云南成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富集地区。澜沧江流域分布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包括古茶树和古茶树生态系统,其类型多样、资源丰富,极具特色。同时,云南是世界茶树核心原生地,是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云南茶产业历史悠久。唐代以来,就形成了以茶马古道为主要渠道的茶叶贸易通道,茶叶贸易通道不仅是经济通道,也是文化通道,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塑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云南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茶产业是云南省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重点产业。云南全省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有茶农600多万人,与茶产业相关人口1100多万人。云茶产品热销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远销30多个国家(地区)。可以说,茶叶从种植、采摘,再到加工、销售的一系列步骤和过程,对云南产茶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继2020年云南省实现“千亿云茶产业”目标后,2021年,云南茶产业继续向好,综合产值达1071.1亿元;2023年,随着云南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省综合产值达1504.2亿元,全省茶园面积770.27万亩,茶叶产量43.92万吨,全省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264.7万亩。自2015年起,云南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和获证产品数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云南省的茶产区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等州(市),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云南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从产量上看,云南茶产量高但产值不高。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为3296.68亿元,同比增加116.01亿元,增幅3.65%。同年,云南省茶园面积770.27万亩,居全国之首;茶叶产量43.92万吨,居全国主要产茶省份的第四位;产值302.07亿元。同期,贵州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茶叶产量36.19万吨,产值却达到了445.4亿元,位居全国之首。从产品形态上看,云南茶产品形态与优质原料不匹配。云南普洱茶、滇红茶蜚声海内外,是云南茶最知名的代表,但绿茶、乌龙茶、白茶等茶产品知名度不高,少有全国知名的品牌。这就造成了云南茶产品单一化的风险。总体而言,当前,云南茶产业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1

行业标准不完善

2023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教授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0715:2023《茶叶类》正式颁布。该项国际标准根据茶叶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将茶叶分为红茶(传统红茶、红碎茶、功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碎绿茶、抹茶)、黄茶(芽型、芽叶型)、白茶(芽型、芽叶型)、青茶(乌龙茶)、黑茶(普洱熟茶、其他黑茶)六大类。云南普洱茶业界一片哗然,晒青毛茶被划为绿茶的一种,普洱熟茶被划为黑茶,那晒青毛茶制成的紧压茶应该归为何种品类?之前我们一直倡导的“越陈越香”的普洱老生茶会不会因为绿茶有保质期而遭受致命性打击?究其原因,云南省内尚欠缺一套关于普洱老生茶仓储、陈化、品饮的规范化标准体系,缺乏相关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

云南茶行业标准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制作和品评两个方面。以普洱茶晒青毛茶为例,市面上的普洱茶多是以茶砖、茶饼为主的紧压茶形态,大厂和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混杂。有的粗制滥造,茶饼茶砖中含有其他杂物的不在少数,这对于拓展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消费者市场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比如,重要的产茶区临沧市,2022年,全市茶叶精制率仅为53.4%,“三个石头一口锅”搞初制和“麻袋经济”型销售非常普遍,这极大影响了云南茶产业的形象。而在普洱茶品评方面更是鲜有权威的标准体系。什么样的普洱茶是好茶?每位茶学专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就连“越陈越香”这一概念仍然缺乏一个规范的标准:“陈”是多少年算陈?怎样陈?“香”在普洱茶各个储存阶段有什么不同的表现?5年、10年、20年普洱茶的香气表现应该是怎样的?

2

茶产品类型单一

一提到云南茶,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普洱茶和滇红茶,其他茶类却很少提及。实际上,云南大叶种茶的适制性非常强,不仅可以用来制作普洱茶、红茶,还可以用来制作乌龙茶、白茶、绿茶、抹茶粉等。采用云南大叶种茶制作的云南白茶已经成为中国白茶产品中的后起之秀,品质卓越;而腾冲高山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及自然原生的品质走俏市场。但这些茶品类没有获得良好发展。在贵州省,茶产业大力发展,各类茶产品获得市场好评的时候,我们还在一味地炒作“母树”“单株”,从之前的“一山一味”到现在的“一株一味”,确实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3

缺乏新发展模式,

一味追捧古树茶

2013年以来,古树茶成了热钱青睐的对象,炒作资本介入后,动辄炒作“天价茶”“天价树”,短期来看,似乎一时间茶产业从业者个个赚得盆满钵满,茶叶市场一派繁荣,实际上这对云南茶产业发展极其不利。一方面,随着自媒体兴盛,抖音、微信视频号充斥着“天价茶”和“9块9老班章”的各类极端宣传,给普通消费者的概念就是云南茶叶市场很混乱,普洱茶很贵消费不起,普洱茶市场鱼龙混杂随意标价,等等。从云南茶制作原料来看,云南茶产品90%的原料来自规范化管养的台地茶园,而古树茶毛茶的产量仅在10%左右。在市场逐利的驱使下,大量的台地紧压茶披上古树茶“外衣”流向省外市场。普洱茶产品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这直接使得整个行业公信力不足、神秘主义盛行,进而导致茶价不稳定,如坐过山车一般,热钱涌入时每棵茶树上结的都是“金叶子”,热钱一撤则茶价成“白菜价”,末端茶商和茶农往往欲哭无泪。另一方面,随着云南古树茶热度不断增加,云南的古老茶树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过度人工干预和采摘严重破坏了古茶树群体的生存环境。如云南省勐海县巴达大茶树成了旅游热点后,每年都有人去参观、考察,还在茶树附近修亭盖屋,游客不注意保护环境,甚至在古茶树下随意生火,加快了古茶树的衰老速度,最终这株古茶树在2012年9月死亡。“竭泽而渔”不是茶行业应有的发展状态。

云南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构建云南茶产业标准体系,

培育精加工能力

近年来,《生态茶园(Ⅰ类)普洱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生态茶园(Ⅱ类)普洱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普洱茶贮存技术规范》《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规范》《普洱茶生态茶园(Ⅱ类)建设及管理规范》《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等行业规范相继实施,对规范普洱茶产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力度仍然不够,并未涵盖普洱茶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云南茶产业标准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省政府引领下充分发挥茶学会、茶协会的作用,制作一套涵盖茶园茶育种、栽培、采摘,各类型茶叶制作、质量检测、包装等方面的制作标准和规范化产业流程。另一方面,制定一套关于普洱茶仓储、陈化、冲泡等方面的品饮标准。为此,政府应加大力度构建云南茶产业标准体系,培养普洱茶高端人才,引导茶产业发展,提升话语权。提升话语权不是几位专家学者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在省政府引领下发动茶学家、知名品牌生产商、知名茶树种植人、知名制茶师等涵盖普洱茶生产制作、收藏、品饮、销售等整个环节的有识之士,制定出一套涵盖云南茶全产业链的、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

2

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多种

茶品类协调发展

云南大叶种茶具有广泛的适制性,且由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茶品质量普遍较高。例如,云南茶人到福建学习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归来后,尝试使用福鼎白茶制作工艺生产云南白茶系列产品。使用云南大叶种原料制作的云南白茶从形态、适口性、内含物质上较福鼎白茶更胜一筹。同样由云南大叶种茶制作的高山乌龙茶品质优良,有广泛的消费者群体。针对云南普洱茶仓储量过大、市场饱和度较高的现象,省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其他茶品类的研发、生产,不断提高白茶、乌龙茶等茶品类的产能,加大云南白茶、乌龙茶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消费者知道云南不仅有高品质的普洱茶,同时云南的白茶、乌龙茶也是精品,进而促进其他茶品类健康发展,使云南茶品类更加多元、产品更加丰富。

3

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优势,

培育新消费群体

近年来,国内多家龙头企业建立茶博物馆、茶文化研学体验园、茶人小镇、茶业综合实践区等综合型旅游景点。茶园生态游、民族茶乡体验游、茶保健游、茶事修学游等茶文化旅游线路、方案相继推出,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业正蓬勃兴起。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具有特殊的气候类型与地理地貌形态,特殊的地理区位孕育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元性。云南主要茶产区大多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加之茶马古道在民族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云南茶产业人士应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民族学、史学专家的联系,共同探讨、研究如何推出云南茶的延伸产品,如“采茶季茶山游”“茶山康养旅居”“少数民族传统制茶体验游”“茶马古道研讨游”等具有云南特色的茶产业延伸项目,积极推进茶旅结合,注重结合康养理念研发云南茶文创产品。

云南茶产品的消费群体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一代对传统茶叶品饮热度不高,针对这一现象,应注重年轻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改变茶产品形态与茶消费习惯。为吸引新生代消费者,近几年,不仅有类似于霸王茶姬、喜茶、奈雪的茶等新中式茶饮品牌的爆红,也有像小罐茶这类精细化茶产品的出现,还有类似于胶囊茶等便携款茶饮,以及一系列冷泡茶的兴起。同时,一些线下中式茶馆也层出不穷,曾被年轻人视为“老气横秋”的传统茶行业悄然发生了新变化:装潢时尚、茶品多样、主打健康纯粹的新茶馆品牌,开进了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商业区,不仅带来了工序简化但口味并未简化的中国功夫茶,还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打卡地。例如,隐溪茶馆、六克茶方、遇到你要的时光、璞素茶事等新茶馆,都已在上海开设众多门店。而最近爆红网络的“tea'stone”茶饮品牌把新店开进了咖啡店林立的上海,标榜“中国茶新腔调”,从时尚大气的空间设计到店内展示的百余种茶品,都吸引着年轻人去打卡。云南茶叶界应针对如何培育和吸引新消费群体展开研讨,探索出一套具有云南特色的新思路,促使云南茶具有源源不断的新消费群体。

总之,云南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通过构建云南茶产业标准体系、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多种茶品类协调、均衡发展,吸纳年轻消费群体,注重茶旅结合、茶养结合等,实现云南茶的长期繁荣和发展。

来源:《创造》2025年第4期、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作者系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